期刊家
学术期刊
科普期刊
出版社
图书
会议
我的购物车 0

应用生态学报

  • 主管单位:   中国科学院
  • 主办单位:  中国生态学学会;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
  • 分类:   农业综合
  • 下单时间:   1-3个月
  • 国际刊号:  1001-9332
  • 国内刊号:  21-1253/Q
  • 期刊定价:    ¥1056
  • 起订时间:   2024年05月
  • 创刊:   1990
  • 周期:   月刊
  • 出版社:   应用生态学报
  • 发行:   辽宁
  • 语言:   中文
  • 主编:   于贵瑞
  • 邮发:   8-98
  • 库存:   199
  • 邮编:   110016
期刊收录
期刊荣耀
      • 期刊详情
      • 栏目设置
      • 期刊荣誉
      • 期刊文章摘录
      • 相关期刊
      • 点评详情
      服务推荐
      • 期刊投稿
        1-3月见刊
      • 订阅咨询
        一站式咨询服务
      • 杂志投稿
        在线杂志订阅
      • 发表咨询
       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

      期刊详情

      • 期刊介绍
        • 主管单位:中国科学院
        • 主办单位:中国生态学学会;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
        • 出版地方:辽宁
        • 快捷分类:农业
        • 国际刊号:1001-9332
        • 国内刊号:21-1253/Q
        • 邮发代号:8-98
        • 创刊时间:1990
        • 发行周期:月刊
        • 期刊开本:大16开
        • 下单时间:1-3个月
        • 业务类型:杂志服务

      应用生态学报简介

      • 《应用生态学报》(CN:21-1253/Q)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,自创刊以来,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,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。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。

        《应用生态学报》被评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;被“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检索系统”;荷兰《地学数据库》、美国《生物医学检索系统》、美国《生物科学数据库》、英国《动物学记录》收录;获奖: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。

      杂志文章特色

      • 1《应用生态学报》题目务求言简意赅,一般不超过20个字,中英文题目应一致.作者署名应限于主要参加者,一般不超过8名,作者名字(拼音)之间用“-”连接。

        2《应用生态学报》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,须说明本文的目的、方法、结果(包括主要数据)和结论,着重于创新与发现.中文摘要以300字为宜,英文摘要以3000字符为宜;对于综述与述评,建议写成报道-指示性摘要.关键词3~7个。

        3《应用生态学报》中图分类号和基金项目文章需注明“中图分类号”,参见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》(第4版),置于关键词下.正文首页以脚注形式注明资助项目来源及编号。

        4《应用生态学报》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主要及最新文献,研究报告一般25~40篇,综述类文章30~60篇。中文参考文献采用先中文后英文的形式著录;英文或其他文种的文献仅以英文形式著录。

        5致谢仅对主要贡献者,且作者须征得被致谢者的书面同意。

      杂志分析报告

     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(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)

     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(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)

      • 注: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,如致谢、稿约、启事、勘误等

      • 注:比率 =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/ 当年发文量 * 100%

      • 注: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,如致谢、稿约、启事、勘误等

      应用生态学报栏目设置

      研究论文,综合评述,研究报告,稳定同位素生态学专栏,中国生态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会议专栏,中国生态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会议专栏,植物化感作用专栏,生物土壤结皮专栏,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专栏,土壤物理与生态环境专栏,主编观点,黑土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专栏,景观生态学专栏,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会议专栏,陆地生态系统固碳与增汇专栏,陆地生态系统与农林气象专栏,全球变化对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专栏,水文变异与非一致性专栏,长白山论坛专栏,植物保护专栏,氟污染专题,保护性耕作专栏,第八届全国景观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专栏,秦岭生态系统研究专栏,产业生态学与社会生态系统管理专栏,第三届中国树木年轮学术研讨会会议专栏,土壤生态与健康专栏,草地生态学专栏,第九届全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专栏,古生态学专栏,区域生态专栏,封面说明,院士寄语

      期刊文章摘录

      摘要:为探究我国华南地区山地土壤有机碳(C)、氮(N)、磷(P)含量垂直分布特征,阐明土壤C、N、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和土层深度的响应,以广西猫儿山为研究对象,选取不同海拔的10个地点,采集了不同发生层的土壤,测定有机C、N、P、pH、容重和机械组成等土壤性质,探讨了不同海拔及深度土壤C、N、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.结果表明:随着海拔升高,土壤C、N、C/P、N/P均呈增加趋势,土壤P呈先增后降趋势,C/N则呈先增后保持平稳趋势;随着土壤深度增加,土壤C、N、P、C/P、N/P均呈显著降低趋势,C/N无显著变化,C、N在不同发生层土壤间具有较高的耦合性(C/N变异系数为4.0%);土壤P在空间上的变异较小(不同海拔、发生层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1.0%和22.0%).冗余分析结果显示,前2个排序轴反映了土壤C、N、P化学计量特征变异信息量的74.8%,土壤pH、容重和海拔对土壤C、N、P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,而黏粒、粉粒和砂粒影响效果不显著.

      作者:秦海龙,付旋旋,卢瑛,韦翔华,李博,贾重建,姜坤

      摘要: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,受低温限制的高山林线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暖较为敏感,可能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碳氮过程.本研究假设气候变暖会改变高山生态系统土壤活性碳氮含量,在四川省理县米亚罗高山生态系统定位站,采用开顶式模拟增温装置(OTC)模拟增温对土壤活性碳、氮的短期影响.分别于2017年4、7和10月,采集OTC以及对照样地(CK)内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原状土壤,测定土壤可溶性有机碳(DOC)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(MBC)、土壤可溶性有机氮(DON)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(MBN)含量.结果表明:模拟增温使年均气温升高0.88 ℃,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的年均温度分别提高0.48和0.23 ℃.模拟增温没有显著改变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,但显著提高了矿质土壤层的pH值,同时显著降低了非生长季矿质土壤层的DOC、DON含量;季节变化对两个层次的DOC、DON和MBN含量有极显著影响,而MBC没有明显的季节动态;增温和季节交互作用对矿质土壤层的DOC和DON有显著影响.土壤有机层的MBC、MBN含量显著高于矿质土壤层.土壤活性碳、氮与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,MBC、MBN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,MBN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.

      作者:马彩霞,李洪杰,郑海峰,陈亚梅,杨林,王利峰,张健,刘洋

      摘要:水分利用效率(WUE)是衡量植物抗旱性的一个重要指标,研究其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能为北京山区植被建设提供参考.本研究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,通过测定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在生长季的水分利用效率,探究气象因子、土壤因子和大气CO2浓度对侧柏短期WUE的影响.结果表明: 1)侧柏生长季内的短期WUE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特征,7月侧柏的短期WUE最低(2.69 mmol·mol^-1),10月侧柏的短期WUE最高(13.88 mmol·mol^-1).2)叶内外水汽压差(VPD)、大气温度(Ta)、土壤湿度(Ms)、空气相对湿度(RH)和大气CO2浓度(Ca)是植物WUE的影响因素,5个影响因素对侧柏短期WUE变化的累计解释率达89.7%;太阳辐射(Ra)和风速(Ws)与侧柏短期WUE没有显著关系.3)VPD和Ta是影响侧柏短期WUE的主要因素,两者组成的主成分可以解释53.9%的侧柏短期WUE变化,其中VPD对侧柏短期WUE的影响高于Ta;Ms和RH是影响侧柏短期WUE的次要因素,两者组成的主成分可以解释25.4%的侧柏短期WUE变化,其中Ms对植物短期WUE的影响高于RH;Ca对侧柏短期WUE的影响较小,主要由Ca和Ta组成的主成分可以解释10.3%的侧柏短期WUE变化.

      作者:郑鹏飞,余新晓,贾国栋,刘自强,张永娥,朱栩辉

      摘要:西藏东南部柏木属植物群落是青藏高原天然林资源的重要组分,在维持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方面作用显著.为明确其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,本研究通过在米林县、朗县和波密县设置典型样地和划分群落类型,分析了不同群落物种组成、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建群种径级结构.结果表明:柏木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:西藏柏木-柳叶忍冬+绒毛山梅花-凤尾蕨+紫马唐群落(群落Ⅰ)、巨柏-圆锥山蚂蝗+砂生槐-线形草沙蚕+芸香草+固沙草群落(群落Ⅱ)、巨柏-甘肃野丁香-杂配藜+固沙草群落(群落Ⅲ)、巨柏-小蓝雪花-藏沙蒿+固沙草+蒺藜群落(群落Ⅳ).各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、Shannon多样性指数、Pielou均匀度指数及种间相遇机率指数均表现为:群落Ⅰ>群落Ⅱ>群落Ⅲ>群落Ⅳ.4个群落的建群种幼龄级个体多而中老龄级少,植株由幼龄级向中龄级过渡阶段死亡率较高,柏木属植物种群呈衰退趋势.

      作者:郭其强,池翔,汪书丽,任毅华,郑维列

      摘要:为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N、P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,以呼伦贝尔沙地、科尔沁沙地、毛乌素沙地不同龄组(中龄林、近熟林和成熟林)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,测定分析其叶片、枯落物和土壤N、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.结果表明:研究区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、枯落物和土壤N、P含量分别为0.17~49.02和0.11~3.01 g·kg^-1,N/P为0.51~19.74,均表现为叶片>枯落物>土壤,且N含量和N/P在3个组分间存在显著差异,叶片P含量显著高于枯落物和土壤.不同地区或林龄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各组分N、P含量及N/P有一定的影响,但地区和林龄的交互作用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各组分N/P无显著影响.随着林龄的增加,沙地樟子松各组分N、P含量也增加,在成熟林达到最大值,而N/P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.沙地樟子松人工林N、P含量及N/P在3个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.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樟子松叶片N/P在14.53~15.57,说明这两个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可能受N、P的共同限制;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叶片N/P在18.56~19.71,说明该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可能受P限制,且林龄对沙地樟子松N、P养分限制的影响不显著.建议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抚育管理时,依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添加N肥或P肥,以提高沙地樟子松林的生产力.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N、P在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-枯落物-土壤系统中的相互作用与制约规律,并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.

      作者:任悦,高广磊,丁国栋,张英,郭米山,曹红雨,苏敏

      点评详情

      评论 共0条评论
      发表评论
      • 免费
        咨询
      • 订阅咨询
      • 期刊推荐
      • 联系电话
        发表咨询:023-6549-4411
        订阅咨询:023-6033-8768